隨著社會的民主與開放,教育的鬆綁與校園民主化已是銳不可擋的趨勢,學校必須擺脫過去被動與保守的養護型機構的特性,必須與外界社會環境有所互動,共同為學校的經營的成敗負起責任。因此,學校公共關係的建立與推動策略成為學校與外在社會聯繫與維持互動的重要橋樑。
學校公共關係的功能包含透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化解誤解與建立共識、建立學校良好形象與品牌、以及宣揚學校辦學優點與各種學校行銷等,然而傳統學校人員並不瞭解學校公共關係的真正意涵,造成誤解,甚至加以排斥,認為教育不該如此「諂媚」大眾。隨著教育環境的丕變,台灣加入WTO、加上國際教育的趨勢,學校已不能封鎖在自我的象牙塔之中,必須與家長、社區、甚是社會大眾互動,建立互信、辦學共識,進而願意資源共享,創造雙贏的局面。因此,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領導者有必要透過各種進修或研習管道讓學校人員摒棄傳統對學校公共關係的偏見、誤解,進而願意共同為學校推動學校公共關係,必須體認學校每一位成員皆是學校公共關係推動的重要人員。
學校公共關係推的動策略相當多,其對象包含校內人員與校外人員,首先必須讓校內人員包含教師和學生對公共關係有所瞭解,並能形成共識,進而願意共同推動對校外方面的公關。第二、學校必須設置專責的公關單位,以及統一對外進行發言的發言人制度,以避免對學校負面的謠言廣為傳播。第三、發覺學校特色,進行特色行銷,與社區各式社團建立策略聯盟,善用社區資源,亦提供學校設施與空間供社區人員使用。最後,善使媒體力量,與媒體建立良好關係,甚是主動發佈新聞稿至媒體,以利學校公關與行銷之推展。
綜合上述,學校公共關係的推展是學校全體人員的責任,只有學校人員皆具有共識與瞭解,才能有效落實,而不只是學校少數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