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校長學學期心得

回顧本學習的校長學課程內容,讓我更深刻瞭解到對學校行政與校長綜理一校大小事物之複雜性,尤其校長角色的對校內及校外的重要性,亦深深體會老師常在課堂中所言的「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之意涵。在本學期的課程中,除了探討校長學理論,並兼顧了學校工作現場的校長實務,此外,老師與同學們分享老師在總務長和台東大學副校長職務之經驗談,促使我們對教育事務有更深的啟發。另一方面,每週同學們在課堂上分享不同的國外校長學相關經驗、實務、文章、和資訊豐富的網站,從國外的相關作法借鏡我國之現狀,啟發我們深刻的思考,更是讓我們受益良多。
優質學校的角度出發,加重了校長對學校各層面的領導力與影響力,對於我國推動如美國藍帶學校、英國燈塔學校等標竿與優質的學校環境和經營,校長一職更是具有舉足輕重之關鍵。因應知識社會時代的來臨,校長也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在國內較少討論的問題導向學習法和反思學習法對校長的學習具有很深的意義,在實務與專業訓練上有相當幫助,尤其於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方面,且由學者們的研究顯示,校長的職前培訓與持續學習進修對校長的領導與實務經營有相當大的關係。另外,從英國國家領導學院來看校長培育和訓練,藉由國立級的校長培育機構成立以提升國家教育品質,以及教育專業的形象,進而獲得大眾對教育的肯定與支持;相對於我國由各縣市辦理校長遴選和培訓作法有很大的差異,各縣市間的辦理不一,校長間難以互動交流,對教育的發展是向阻礙,英國先進的作法著實值得我國教育主管單位之省思,對於我們這些仍不斷學習的學子也提供了很大的思考和研究空間。
從學校最核心且引導學生學習發展核心的教學和課程方面來看,傳統上似乎均將這兩項任務交給教師,並由教師負最大責任,校長叫關心於其他學校運作之事務,較少奉獻時間於教學和課程。然而,面對國外教育思潮的影響下,以及我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傳統教師教法和課程內容產生莫大衝擊,且未能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導致各界批評聲浪不斷,最主要的批評之一為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效能,教師尚未準備好因應相關課程與教學改革,導致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因此,校長的角色於是更顯其重要性,必須負擔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之重責,在激發與鼓勵教師、整合相關資源、教學策略與校本課程的發展、專業組織與伙伴關係的建立等等,在在考驗者校長的領導與管理能力,以「行政支援教學」充實教學與課程發展的資源,讓學生獲得高品質學習內涵,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惠者,另一方面,也顯示校長職務的關鍵性和需要時時學習的特性,以促使教師專業發展,並培育優質的未來人才。
最後,從校長評鑑的觀點看之,在美國,校長評鑑已行之多年,其認為校長評鑑可以鼓勵組織內的溝通、成員間達成目標設立的共識、瞭解校長的需求和激勵校長改進,然而我國目前卻遲遲仍未執行。在今日講求績效與競爭力的趨勢下,校長評鑑系統的擬定更具其迫切性。根據國外的經驗顯示,不同地區和學校,對校長評鑑有不同的期許與需求,校長評鑑方案必須能符合該校未來的發展,而非為評鑑而評鑑,盲目的依賴標準的評鑑指標,失去學校發展的方向和特色。此外,目前我國已有多篇碩、博士論文研究校長評鑑之相關議題,可做為我國教育主管單位規劃與施行校長評鑑之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教育全球化的時代來臨,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教育品質的提升,與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未來人才,因此,外界開始關注於校長辦學績效,社會大眾對學校教育投予更多的關注,也寄予相當的期望。而一所學校經營良窳、辦學品質優劣與校長的領導息息相關,校長的專業知能與實務能力備受關注。從本學期校長學課程中,瞭解到校長職務的複雜性、重要性、持續學習性等,對於未來教育的發展更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領導者角色。
最後,感謝老師這學期用心的教導,讓我們受益良多,除了理論上的探討,融合實務經驗的分享與交流,使這堂課的內容更加活潑,促使我們對於校長職務與學校事務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從教學效能評鑑取向看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讀後心得

過去教育改革大都著重於制度與政策上,較少關注於教學與課程方面,2000年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備受各界的矚目,希冀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品質、降低學生壓力、讓每位學生都具備「帶的走的能力」,此外,教師的教學不再是鎖在封閉的教室中,而是與其他的教師相互合作,進行科際協同教學,打破科目間的疆界,融合各學科內容。
然而,九年一貫課程施行倉促,未能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導致各界批評聲浪不斷,最主要的批評之一為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效能,教師尚未準備好因應相關課程與教學改革,無法有效對新課程配以新教學方法。文中以「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取向來探討九年一貫新課程,並認為有效教學必須符合明確性、多樣性、任務取向、全心投入及提高成功比例等特性,但許多教師未能做到以上數項,主要為師資培育課程尚來不及因應、教師在職進修管道不足、以及宣導不力,使許多教師即使心有餘,卻力不足。
九年一貫課程施行至今已八年,其中課程綱要已修訂過四次,以逐步邁進彈性自主與多元務實,未來的發展展望中仍須繼續加強專業化與優質化師資,促進教師教學效能,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讀後心得分享

將權力下放給學校的教育改革潮流已是世界各國的趨勢,台灣在最近一波的教育改革中亦開始強調將權力下放給學校,倡導學校本位管理,讓學校相關人員自己管理自己的學校,並作最符合學校需求的各項措施。學校本位管理強調人事、預算與課程的本位管理,而課程的設計正是學生學習的核心內涵。
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實施,宣示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時代來臨,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必須發展出一套配合學校特色、符應學生需求的課程。文中提出學校本位課程的模式設計包含進行課程發展設計的SWOTS分析、課程發展主題、確認關鍵能力分析、連結七大領域融入主題分析、以及發展創意教學的課程與教學活動分析,以建構出一套九年一貫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模式。此外,漢諾吸子模式的奇異吸子圖更顯示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與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已是勢在必行,且發展過程中每一次拉力要適當,不可拉太多造成過大的張力。而學校行政人員亦需支持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自主和專業,使教師能為學生發展出一套最合適的課程。
社會大眾普遍贊同教師教學的專業性,而為了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學校教師必須開始承擔發展課程的重責,對許多教師來說是項負擔,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夠具有該方面的能力,也是因為習慣於教授「已編制」的現成課程。因此,校長此時便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發展課程領導之專業領導能力之外,更需要不斷的支持教師與鼓勵教師進行該方面的專業進修或專業分享社群,以「行政支援教學」充實課程發展的資源,讓學生獲得高品質學習內涵,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從發展型管理談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讀後心得

學習型組織近幾年來在教育組織中不斷的被強調著,並且重視彼得聖吉所提出的第五項修練,不僅學校領導者需要學習,學校組織成員更需要不斷的持續學習。二十一世紀是強調人才競爭的世代,各國無不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質,以培養具競爭力的傑出人才,因此,學校的任務再次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而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能力其中包含如何求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如此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未來的新世界和國際間的競爭。職是之故,持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今日學校教育重要的任務之一。
校長在這場國際化與國際競爭局勢中,對於學校教育扮演者關鍵的角色,其必須促動學校成員包含所有教職員與學生的進行發展的學習行動。Lessem將組織的發展以樹木作比喻,雖然特殊但卻十分貼切,組織的發展也如同樹木必須從其「土壤」、「根」、「主幹」、「枝葉」與「果實」一步步的發展下去,同樣地,組織的發展也是漸進的,而非一蹴可幾。尤其教育組織,其教育效果更是緩慢無法立見,也因此容易被教育組織成員忽略其亦需要發展。而教育組織的發展必須注重成員間願意學習的動力,才能更進一步的推動組織革新,進一步的永續發展。除了需要校長的努力之外,組織間具備良好且暢通的溝通平台、和諧的人際關係氣氛與組織文化都是組織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教育組織發展不能短視近利,只針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或上級主管單位所欲評鑑的項目,應是全方位發展學習,如培養具各式潛能的學生、鼓勵教師多方嘗試的創意教學等。
今日全球化與人才競爭的趨勢中,唯有維持不斷學習與發展的動力,促進永續發展的組織與個人,才能不被此洪流中淘汰。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從特別權力關係看我國中小學校長之評鑑與甄選」之讀後心得

從過去傳統特別權力關係看學校整體運作與校長的領導,會發現學校是一層不變,校長和教師沒有創新的動力,只要順從上及政策指令行事,即可安心度過終身。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教育環境的丕變,校長評鑑系統的建立與甄選有效模式的建立更是重要。
校長評鑑著重於計畫、組織、管理、教學視導、與公共關係,是以教育本質為核心、學生學習品質提升為目的,帶動整體學校教育環境的效率與效能。此外,校長自身對教育所秉持的假定與信念亦是學校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其將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學校發展方向和整體學校氣氛、文化,進而對學校教育品質良窳都有重大的相互關係。
另一方面,校長的甄選著重於領導能力、專業能力,此兩方面能力對學校具有最身之影響力。而校長甄選的過程更應秉持著客觀與公開的原則,藉以評鑑系統之機制與客觀且具公信力之甄選制度找出學校作適合的校長,進而提升整體學校教育之品質,建立優質學校、並培養具競爭力之人才。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Evaluating Principals

校長在學校中工作,卻不是老師。他們是教育的管理者,卻很少和其它的管理者有所相關。給予校長模糊的地位,他們常常接受馬虎敷衍的評鑑。然而,有效能的校長是一所有效能學校的必備要件,他們的發展有賴於定期和縝密的評鑑系統。
為什麼校長應該要被評鑑
校長評鑑帶來許多益處。Kathy Weiss 認為可以鼓勵組織內的溝通、成員間達成目標設立的共識、瞭解校長的需求和激勵校長改進。在他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有百分之九十七的行政人員同意評鑑的過程可以鼓勵校長和監督者間的溝通,有百分之八十八人認為校長會有所改進。
一般來說,校長評鑑有兩種主要的類型:形成式和總結式評鑑。形成式平見識非正式的、以及幫助校長進行改善。總結式評鑑是比較有結構性的,其目標是明確的去評鑑校長的績效。
校長評鑑常見的問題
儘管校長評鑑的發展已經趨於普及,但還是會有些部份關於評鑑的形式、結構與評鑑尺度的應用仍有所困惑。
根據Daniel Duke和Richard Stiggins的調查發現,將近四分之三的校長和監督者是完全或相當的滿意其評鑑系統。然而有些研究指出,局長常常感到評鑑內容似乎比校長作的還要完善、縝密,以及只有少部份的學區具有清楚的定義績效表現的層級。很多學校只依賴標準核對清單的等級,卻沒有符合特殊學校的需求。校長評鑑的目的也常常產生令人產生困惑。
此外,評鑑尺度的混亂使的很多評鑑計畫無效。William Harrison 和Kent Peterson注意到校長常常不確定評鑑尺度是如何權重。根據他們的調查,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校長認為他們的績效表現優於往年的評鑑被明確、清楚的評鑑。相同的研究揭示了局長定義校長主要為教學領導者,反之,校長們傾向於認為局長覺得他們主要是行政人員。
一些研究強調,有效的校長評鑑有其存在的需求,但也有其成本花費,Duke 和 Stiggins指出,局長常常感到無法使用一些評鑑,因為他們缺少經費去獎勵優秀的校長,或解聘表現不佳校長的權力。Ronald Lindahl發現有些校長享有相當高的聲譽,常常拒絕有系統的評鑑計畫,似乎害怕在此過程中獲得的更少和失去的更多。有效的評鑑方案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Hence, Peters and Bagenstos建議學區明確的定義出他們希望在校長評鑑中獲得什麼,以及他們拒絕超出該定義。
由上觀之,校長評鑑對學校帶來相當大的助益,在國外亦行之有年,然而我國目前卻遲遲仍未執行。在今日講求績效與競爭力的趨勢下,校長評鑑系統的擬定更具其迫切性。根據國外的經驗顯示,不同地區和學校,對校長評鑑有不同的期許與需求,校長評鑑方案必須能符合該校未來的發展,而非為評鑑而評鑑,盲目的依賴標準的評鑑指標,失去學校發展的方向和特色。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外具有相當經驗的校長評鑑系統與相關研究,實值得我國未來發展校長評鑑系統與指標的參考。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NPQH及運作模式評析之讀後分享

目前我國培育校長的制度由各縣市政府負責,也造成各地區評選校長的標準不一,評選制度也備受爭議。英國校長培育制度是由中央統籌統一辦理,其經由教師訓練機構發展而來,發展的過程相當嚴謹,經過多方專業機構與專家的諮詢始發展而成。NPQH的學習徑路考慮到各學員的個別差異,開始接受訓練的階段亦不相同,分為導入、發展、及最後階段。其中師傅校長的制度的帶領能讓學員獲得更多諮詢與支持的力量與有力的協助。其次,課程著重理論與實務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讓校長未來在面臨學校能更有效結合理論依據與實務的執行。再者,藉由課程中經驗的分享、反思等過程,讓校長們彼此瞭解學校問題,促進思考解決之道,以及如何讓學校的運作更加的有效能。以上三種主要的機制亦是我國目前校長培育制度所欠缺的,導致許多校長面對學校棘手問題苦無對策,甚至沒有協助者的支援,以致於校長一職被認為是困難且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一旦到了退休的標準,校長們紛紛申請退休,學校現場面臨領導人才流失與找不到人才的窘境。
Male針對參與NPQH訓練課程的校長是否有差異之研究指出,參與NPQH課程的校長明顯在職務準備上有較佳的準備,顯示出參與課程確實對校長有實質的幫助。但也有人提出批評,認為其課程時間拖太長,對學員們的工作與課程參與兩頭忙造成相當的負擔,另有人認為NPQH沒有考慮到地區的差異性,使小型和鄉村地區學校教師參與該課程的比例較低,形成一種不公平的情勢。
NPQH到目前的實施上確實有其貢獻之處,尤其對於校長的培育,以及校長資格檢定上具有相當的公信力,也幫助實務校長解決相當多的問題,值得我國在校長培育制度建立上作一深思,此外,關於各地學校間的背景與脈絡亦是需要考慮,可聽取相關代表之建言,以建構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校長培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