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校長學學期心得

回顧本學習的校長學課程內容,讓我更深刻瞭解到對學校行政與校長綜理一校大小事物之複雜性,尤其校長角色的對校內及校外的重要性,亦深深體會老師常在課堂中所言的「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之意涵。在本學期的課程中,除了探討校長學理論,並兼顧了學校工作現場的校長實務,此外,老師與同學們分享老師在總務長和台東大學副校長職務之經驗談,促使我們對教育事務有更深的啟發。另一方面,每週同學們在課堂上分享不同的國外校長學相關經驗、實務、文章、和資訊豐富的網站,從國外的相關作法借鏡我國之現狀,啟發我們深刻的思考,更是讓我們受益良多。
優質學校的角度出發,加重了校長對學校各層面的領導力與影響力,對於我國推動如美國藍帶學校、英國燈塔學校等標竿與優質的學校環境和經營,校長一職更是具有舉足輕重之關鍵。因應知識社會時代的來臨,校長也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在國內較少討論的問題導向學習法和反思學習法對校長的學習具有很深的意義,在實務與專業訓練上有相當幫助,尤其於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方面,且由學者們的研究顯示,校長的職前培訓與持續學習進修對校長的領導與實務經營有相當大的關係。另外,從英國國家領導學院來看校長培育和訓練,藉由國立級的校長培育機構成立以提升國家教育品質,以及教育專業的形象,進而獲得大眾對教育的肯定與支持;相對於我國由各縣市辦理校長遴選和培訓作法有很大的差異,各縣市間的辦理不一,校長間難以互動交流,對教育的發展是向阻礙,英國先進的作法著實值得我國教育主管單位之省思,對於我們這些仍不斷學習的學子也提供了很大的思考和研究空間。
從學校最核心且引導學生學習發展核心的教學和課程方面來看,傳統上似乎均將這兩項任務交給教師,並由教師負最大責任,校長叫關心於其他學校運作之事務,較少奉獻時間於教學和課程。然而,面對國外教育思潮的影響下,以及我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傳統教師教法和課程內容產生莫大衝擊,且未能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導致各界批評聲浪不斷,最主要的批評之一為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效能,教師尚未準備好因應相關課程與教學改革,導致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因此,校長的角色於是更顯其重要性,必須負擔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之重責,在激發與鼓勵教師、整合相關資源、教學策略與校本課程的發展、專業組織與伙伴關係的建立等等,在在考驗者校長的領導與管理能力,以「行政支援教學」充實教學與課程發展的資源,讓學生獲得高品質學習內涵,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惠者,另一方面,也顯示校長職務的關鍵性和需要時時學習的特性,以促使教師專業發展,並培育優質的未來人才。
最後,從校長評鑑的觀點看之,在美國,校長評鑑已行之多年,其認為校長評鑑可以鼓勵組織內的溝通、成員間達成目標設立的共識、瞭解校長的需求和激勵校長改進,然而我國目前卻遲遲仍未執行。在今日講求績效與競爭力的趨勢下,校長評鑑系統的擬定更具其迫切性。根據國外的經驗顯示,不同地區和學校,對校長評鑑有不同的期許與需求,校長評鑑方案必須能符合該校未來的發展,而非為評鑑而評鑑,盲目的依賴標準的評鑑指標,失去學校發展的方向和特色。此外,目前我國已有多篇碩、博士論文研究校長評鑑之相關議題,可做為我國教育主管單位規劃與施行校長評鑑之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教育全球化的時代來臨,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教育品質的提升,與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未來人才,因此,外界開始關注於校長辦學績效,社會大眾對學校教育投予更多的關注,也寄予相當的期望。而一所學校經營良窳、辦學品質優劣與校長的領導息息相關,校長的專業知能與實務能力備受關注。從本學期校長學課程中,瞭解到校長職務的複雜性、重要性、持續學習性等,對於未來教育的發展更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領導者角色。
最後,感謝老師這學期用心的教導,讓我們受益良多,除了理論上的探討,融合實務經驗的分享與交流,使這堂課的內容更加活潑,促使我們對於校長職務與學校事務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