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NPQH模式的校長培育機制具有相當的系統性與規畫完整性,其三個階段的流程讓不同程度想獲得該證照或有志成為校長者能根據自我目前的能力來進行相關課程的訓練。其制度培育前的評估具有相當重要性,以評估有志成為校長者是否適合此培訓課程,甚至是否適合成為一位校長,為培育優良校長做第一步的把關工作。而其中模式的概念包含真實情境、虛擬與學校脈絡,具有一貫性和完整性,不僅是支離破碎的零星課程系統,讓學員都能學到一系列且有效的校長培育課程,並且兼具實務、理論與虛擬部分。
另一方面,由於NPQH制度具有三條途徑,分別為導入階段、發展階段與最後階段,讓學員能根據其經驗來進入適合的培訓課程,以具有相當經驗的校長,可以直接從最後階段進行培訓,花較少的時間已取得該證照,因此,此制度的施行一避免經驗豐富的校長排斥與沒有經驗者一同上課或花同樣的時間來取得證照,較易獲得資深校長的支持。然而,較沒有經驗的學員也可藉由該制度的師傅導師模式來帶領與進行經驗傳承和交流,以使學員獲得更多實用的實務經驗。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Female, Minority Superintendents Face Double Inequity 讀後分享
在教育領域中,大家都熟知領導的重要性,也能頭頭是道的說出教育的目的,然而,領導者的性別和種族卻會影響到下屬對其的觀感和認同感。誠如文中Bush與Lam都曾因為性別的因素導致他人對其負面的評語,產生強烈排斥感的刻版印象。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是否確實做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與教育目標的躍進?若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無法將焦點著力於教育本質與目標?我認為著力於教育的進步才是最為重要的,亦如Bush與Lam只是希望能幫助孩子發展,為教育盡心力。
因此,性別與種族似乎不是那麼的重要,應屏棄執著於哪種工作適合男性與女性,只要有能力幫助教育目的的達成、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力與促進其學業成就,就是有效的教育領導者。至於刻板印象,則有賴教育與社會的力量與共同努力,以逐漸抹去其偏誤我們思考痕跡。
因此,性別與種族似乎不是那麼的重要,應屏棄執著於哪種工作適合男性與女性,只要有能力幫助教育目的的達成、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力與促進其學業成就,就是有效的教育領導者。至於刻板印象,則有賴教育與社會的力量與共同努力,以逐漸抹去其偏誤我們思考痕跡。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認識NASSP
美國中等學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NASSP)提供了許多讓以身為校長或立志成為校長者許多相關訊息和互動的平台。在此網路平台上可以協助參與者評估自我的領導力與改善方法,並且可建立個人的專業發展計畫。除了網站主要的架構資訊如Knowledge Center、School Improvemen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Legislative Advocacy、Middle Level Leadership、Awards and Recognition、About NASSP(請見例怡部落格),首頁即說明了建立自我的領導能力,還包含了最新的消息,如協會將於2009年在San Diego舉辦經驗分享會議、今年三月為美國中等教育月,主題為Shining the Spotlight on Middle Level Education、2008年NASSP會議在San Antonio舉行,Breakthrough Schools的校長與參與者分享了其領導之道等訊息。此外,網頁的左下角有個小問卷投票活動,關於每星期花多少時間於精進自我校長專業發展方面,網也亦會顯示各項結果的百分比率。
筆者認為,有高意願成為校長者或以身為校長者,皆有責任參與各種活動或各種方式以促進自我的專業能力不斷提昇,以能因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並且藉由經驗交流仿效成功領導者已提升自我學校的教育品質。
筆者認為,有高意願成為校長者或以身為校長者,皆有責任參與各種活動或各種方式以促進自我的專業能力不斷提昇,以能因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並且藉由經驗交流仿效成功領導者已提升自我學校的教育品質。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Trend in School Leadership讀後心得
我國教育改革引進學校本位管理觀念,進而強調校長的績效責任,然而,我國在引用國外的教育方針,須思考幾個重要的著力點,茲分述如下:
(一)校長的培育與評鑑機制:英國設有國家級的校長學院,提供了校長職前的導
入課程、在職進修課程、資格認證與後用校長的評量等,並設有專業的機構
對在職的校長進行定期的評鑑。這些完整的政策方針與機構設立,值得我國
加以深思,而非一味將國外制度引進國內,忽略了根本性的措施。
(二)政府的支持:英國政府不介入校長遴選的聘任決定,但地方政府皆會提供導
入訓練課程,亦有全國性的在職校長領導課程;美國的州政府也會提供不同
的支持方案,如增進訓練和專業發展、提升環境的品質、設立認可與證照制
度等。這些都是我國政府極需改進之處。
(三)校長本身:教育改革主要為提昇教育品質,進而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因
此校長應秉持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斷期許自我專業的精進,藉由專業發展課
程以反省和分析自身的實務作法,使之成為學校教育的提倡者和支持者。
(一)校長的培育與評鑑機制:英國設有國家級的校長學院,提供了校長職前的導
入課程、在職進修課程、資格認證與後用校長的評量等,並設有專業的機構
對在職的校長進行定期的評鑑。這些完整的政策方針與機構設立,值得我國
加以深思,而非一味將國外制度引進國內,忽略了根本性的措施。
(二)政府的支持:英國政府不介入校長遴選的聘任決定,但地方政府皆會提供導
入訓練課程,亦有全國性的在職校長領導課程;美國的州政府也會提供不同
的支持方案,如增進訓練和專業發展、提升環境的品質、設立認可與證照制
度等。這些都是我國政府極需改進之處。
(三)校長本身:教育改革主要為提昇教育品質,進而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因
此校長應秉持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斷期許自我專業的精進,藉由專業發展課
程以反省和分析自身的實務作法,使之成為學校教育的提倡者和支持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