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School-Based Management 讀後心得

學校本位管理主要是希望屏除教育行政機關集權,賦予學校更大的自主和專業的空間,以能提供更是性的教育給學生,其最終的目的亦提升學校教育品質、追求卓越。因此,在施行學校本位管理時必須掌握其核心精神,包含預算、人事、課程與教學的自主性、以校為本、參與分享、以及追求卓越的績效責任。雖然國外學者研究顯示政府部門不能因權力下放實施學校本位管理就期待每個學校都能成為績效頂尖的「完美學校」,這是不切實際的。然而,學校因自主權的提升能使課程更加有彈性而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聘任認同該校與符合學校需求的教職員,以一起負起績效責任;預算的自主權能讓學校自行規劃使用的優先順序與細目表。
在實施學校本位管理可能面臨不少問題,例如學校相關人員專業知能的不足、學校相關人員負荷過重,並使行政效率降低、校外利益團體的不當介入、學校易陷入故步自封、學校人員難以適應等問題。因此,在施行學校本位管理前必須做好前置作業,以及全體人員的認同。而校長與教師則是學校本位管理落實的關鍵人物,其角色亦須有所轉變:(一)校長應為:主動積極的領導者、發展學校策略性計畫、進行合作式計畫歷程、領導發展多樣化課程、領導學生學習成果的評鑑、領導教職員專業發展活動、權力的分享者(二)教師應為:診斷者、合作學習的領導者、計畫者與願景者、評量者、專業發展者、校本領導團隊成員(三)行政人員應為:敏銳的觀察者、支援者、公關連繫者、專業知能領導者、合作參與者。
綜上所述,學校本位管理對學校經營有其優點,亦有其施行的困難處與問題,唯有在施行前做好溝通與前製作業,才能使學校教職員全力為學校教育品質之卓越追求盡心盡力,並且獲得社區支持的力量,如此才能使學校的經營更具彈性,學生獲得更適性的學習內涵。

1 則留言:

陳木金教授部落格 提到...

學校本位管理的心得分享深刻,但若能與老師上課講授內容的心得結合來撰寫,應該會收穫更大!